1886年,美国纽约艺术协会举行的玛丽·摩根遗产拍卖会中,一支清康熙豇豆红莱菔瓶拍得18,000美金的天价,于本场次2628件拍品中拔得头筹, 震惊了陶瓷考古界和收藏界。这支带有渐变色的粉红瓷瓶立即引起了整个 欧美上层社会的关注,争相报道称之为 —— 要知道,即使数十年之后的拍卖纪录中,代表着中国制瓷高峰的珐琅彩和青花瓷的拍卖价格也仅得几千美金而已。
据资料来源显示,这只器底款识“大清康熙年制”的豇豆红莱菔瓶出自于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怡亲王家族珍藏。此次拍品中,还有 一支豇豆红蟠螭樽,同属怡亲王家族所出。怡亲王有着极高的艺术审美和文化修养,生前主理了雍正朝前中期瓷务的宫廷样式和珐琅作等事务,为雍正瓷的璀璨付出了极大的心力。雍正八年怡亲王薨逝,其族后人深获历届清帝皇恩重宠,豇豆红藏品既丰且精。
来自中国皇室御用的竞拍天价的消息很快在欧美上层社会传播开来,许多厂商试图仿制这种迷人的渐变粉红釉以获取商业利益,但是,以当时的欧美制瓷 技术,无异于天方夜谭。
最终人们不得不选择使用玻璃来替代陶瓷制作仿制品,许多知名的玻璃工厂开始了研发试验,最终,霍布斯-布罗库尼 尔公司用乳色玻璃(opal)和琥珀玻璃(amber glass)成功 研制出了具有康熙豇豆红莱菔瓶外形的玻璃制品,并称之以“风拂桃花(Peach Blow)瓶”或是“摩根(Mogan)瓶”。
一股“中国风”收藏热立时风靡欧美。自此,受到国外藏家格外喜爱和关注的康熙豇豆红逐渐向世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